第113章 新格局(2/3)
郭蒙、庄不识和利几拥护戚夫人之子,将满三岁的刘如意继位,口称遵照刘季遗嘱。
周勃、周昌、杨武、赵尧等人欲立一岁多大的薄姬之子刘恒为汉王,宣称刘恒有真龙之相。
还有一些人暗中联络了刘季的庶长子刘肥,也想参与一下王位之争,毕竟刘肥是刘季四个儿子中唯一成年的。
九岁的刘盈作为刘季的嫡长子,本是最应该继位的,奈何大家都知其胆小软弱,怎么看都难当大任,反倒不如刘如意和刘恒两个孩子可塑性强。
关键时刻,刘盈生母吕雉挺身而出,求得了萧何、陆贾、卢绾、审食其等人的支持,勉强稳定住了局势,直到吕泽大军赶回,终于才又恢复了底气。
有了吕泽撑腰,吕雉一下子就压倒了另外三方势力,成功让刘盈继位,同时也让她自己得以垂帘听政。
当然,那三方势力也联合在了一起应对吕雉和吕泽,迫使吕雉做出了很大让步。
长子刘肥被封为北地王,统领北地和上郡,两郡原本的地盘不小,但现在已然被匈奴占领了很大一片土地。
刘季执行的策略就是攘外必先安内,集合全部力量先打项羽,而对匈奴的入侵视而不见,包括九原郡、北地郡和上郡在内的大片土地都被匈奴趁着刘季打项羽的机会夺去了,被占土地总面积和齐国差不多大。
在历史上,刘季安内之后也没那个能力攘外,只能另辟蹊径搞出来一个和亲之策,表面上用女人和财物换取了暂时的和平,但实际上是默许了那些领土归匈奴所有,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最终夺回。
所以说,刘肥得到这两个郡水分大的很,是汉国最差的一块地方了。
刘季第三子刘如意被封河东王,统领河东郡、太原郡和上党郡,也就是原来的魏地,算是得到了除关中以外最好的一块土地。
其实,原本戚夫人这一方势力最弱,但却意外得到了刘季任命掌管魏地的将领任敖的支持,于是这三郡之地就归了刘如意。
没奈何,周勃等人就算再不甘,也只能忍了。
刘恒最终被封为了代王,掌管九原郡、云中郡、雁门郡和代郡。
当然,九原郡也被匈奴强占了不少,如今只剩下一小半了,能不能保得住都是个问题,但总比刘肥那两个郡要强。
至此,刘季四子分家完毕,天下的格局也因此大变。
从牌面上来看,不考虑匈奴等游牧民族的话,西楚、齐国、新汉国的实力位列前三。
然后是南越国、河东国、燕国、赵国、衡山国、临江国为第二梯队。
最后是闽越、代国、北地国、西南夷和白马羌。
周勃、周昌、杨武、赵尧等人欲立一岁多大的薄姬之子刘恒为汉王,宣称刘恒有真龙之相。
还有一些人暗中联络了刘季的庶长子刘肥,也想参与一下王位之争,毕竟刘肥是刘季四个儿子中唯一成年的。
九岁的刘盈作为刘季的嫡长子,本是最应该继位的,奈何大家都知其胆小软弱,怎么看都难当大任,反倒不如刘如意和刘恒两个孩子可塑性强。
关键时刻,刘盈生母吕雉挺身而出,求得了萧何、陆贾、卢绾、审食其等人的支持,勉强稳定住了局势,直到吕泽大军赶回,终于才又恢复了底气。
有了吕泽撑腰,吕雉一下子就压倒了另外三方势力,成功让刘盈继位,同时也让她自己得以垂帘听政。
当然,那三方势力也联合在了一起应对吕雉和吕泽,迫使吕雉做出了很大让步。
长子刘肥被封为北地王,统领北地和上郡,两郡原本的地盘不小,但现在已然被匈奴占领了很大一片土地。
刘季执行的策略就是攘外必先安内,集合全部力量先打项羽,而对匈奴的入侵视而不见,包括九原郡、北地郡和上郡在内的大片土地都被匈奴趁着刘季打项羽的机会夺去了,被占土地总面积和齐国差不多大。
在历史上,刘季安内之后也没那个能力攘外,只能另辟蹊径搞出来一个和亲之策,表面上用女人和财物换取了暂时的和平,但实际上是默许了那些领土归匈奴所有,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最终夺回。
所以说,刘肥得到这两个郡水分大的很,是汉国最差的一块地方了。
刘季第三子刘如意被封河东王,统领河东郡、太原郡和上党郡,也就是原来的魏地,算是得到了除关中以外最好的一块土地。
其实,原本戚夫人这一方势力最弱,但却意外得到了刘季任命掌管魏地的将领任敖的支持,于是这三郡之地就归了刘如意。
没奈何,周勃等人就算再不甘,也只能忍了。
刘恒最终被封为了代王,掌管九原郡、云中郡、雁门郡和代郡。
当然,九原郡也被匈奴强占了不少,如今只剩下一小半了,能不能保得住都是个问题,但总比刘肥那两个郡要强。
至此,刘季四子分家完毕,天下的格局也因此大变。
从牌面上来看,不考虑匈奴等游牧民族的话,西楚、齐国、新汉国的实力位列前三。
然后是南越国、河东国、燕国、赵国、衡山国、临江国为第二梯队。
最后是闽越、代国、北地国、西南夷和白马羌。